您好,欢迎访问丹东市科学技术协会网站,现在是
科技工作者之家
王伟:别人眼里是风景,在我看来是宝藏
  • 发布日期:2021/3/18 9:06:09
  • 编辑:
   丹东物华天宝,矿藏丰富我们引以为傲当然要想让这些地下“宝藏”重见天日,造福于民还需要一双双“慧眼”王伟就是“慧眼”之一。


  16年间,凭借着一把地质锤、一个罗盘和一件定位仪,他奔走在丹东山野之间,探求自然矿样、寻觅大地标签;用脚步丈量大地,用青春和汗水唤醒丹东地下“宝藏”……他就是辽宁省有色地质一〇三队队长助理、地勘院总工程师王伟。
1981年,王伟出生于吉林一户煤矿工人家庭。父亲下岗后,被迫辍学的王伟当过搬运工、泥瓦匠、小工。复学后,他考上了矿山工程技术专业,跨进地质行业的大门。2004年,他被分配到一〇三地质队工作。


  “丹东是国家重点成矿区之一,资源储量居全省前三位的矿产就有14种。”在王伟的眼里,丹东土地上粗糙的沙砾、顽劣的石头,都散发着灵性的光芒,它们是地质年代的见证、沧海桑田的样品,也是资源丰富的象征。

  “别人眼里的风景,在我们眼里都是一个个‘藏宝图’!”16年里,王伟步行的山路超过几十万公里,丹东白云山、青城子等许多荒无人烟的大山深处,留下了他的足迹。常年在山林深处风餐露宿,探查矿藏,黝黑精瘦的王伟眼中时时闪烁着野外勘察的敏锐。


  地质人都有“职业病”,有时候走在路上看见一块石头就忍不住剖析是什么成分,属于哪一类岩石。有一次,单位组织去凤凰山旅游,别人忙着欣赏风景,合影留念,王伟却忙着采样记录,拍下一张张石砬子的照片,最后还给同队的年轻人上了一堂凤凰山地质形成课。

  王伟不断扩宽业务能力,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同时取得了硕士学位。通过多年的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实践,王伟总结出找矿经验及成矿规律,丰富了辽东地区金、银成矿理论,拓展了丹东地区金、银找矿空间,并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他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科研、地质调查、老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13项、省级地质勘查项目13项、境外风险勘查项目2项、社会地质勘查11项。


  2011年,一〇三地质队与广州某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王伟带领团队出色地完成了所有勘探任务。扎根野外地质勘探一线十几年,王伟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地质高级工程师。他创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协助创建院士专家工作站。个人获省优秀班组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层次人才、省五一劳动奖章、省部级奖二等奖1项、省国土厅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1项,还获得由中国地质学会联合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共同设立的青年地质人的最高荣誉“中国地质协会金罗盘奖”。